色视频在线_亚洲精品aaa揭晓_黄色免费一级视频_国产黄色小视频网站

長信動態

第一時間 最新動態

首頁 長信動態 長信新聞
2020/07/02
長信科技:為進入OLED手機觸控顯示模組市場打堅實基礎 2020/07/02

長信科技研發內核不斷升級 成觸控顯示一體化領軍企業 1993年,蕪湖市設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這是安徽省第一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長信科技是開發區的第一家企業。 今年是長信科技成立20周年,也是公司上市10周年。過去的一年,長信科技進入國資序列,凈利潤創下新高的同時,股價也不斷上漲,向投資者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有人說,長信科技是搭上了國內頭部電子企業快速增長的順風車,也有人認為,長信科技的核心業務之一手機模組,是個利潤率低的艱苦行業。長信科技領先行業的秘笈在哪里?放眼未來,公司又如何做到不斷賦能前行?近日,長信科技董事長高前文接受了《證券日報》記者的專訪,詳解疫情常態化后公司的發展規劃。 全力以赴保訂單 高前文告訴記者,“雖然疫情比預想的嚴重很多,但公司在手訂單都比較充裕,尤其一些效益好的單子都是頭部消費電子客戶群提供,并且公司的一些主要客戶位于韓國、日本。” 由于今年春節期間在手訂單充裕,1月底到2月10號,長信科技有一半員工沒有放假,大家打算月底就上班。2月4日長信科技正式停產,一直到2月10號零點開始恢復生產。 “當時我們遇到各種問題,主要是員工返工和物流受阻。”高前文說,“這邊公司產品發不出去,那邊主要原材料又下不了高速。公共交通完全癱瘓,員工也回不來上班。后來我們就動員員工用100多輛私家車去周邊接送員工,目的就是為了保訂單。這段時間是最難捱的,對公司成本開支上也有明顯影響。到了2月下旬,我們的開工率已經達到80%了,三月初基本滿產。” 在高前文看來,長信科技已經平穩度過疫情最嚴重的階段。 他告訴記者:“目前看公司上半年業績還是有保障的。這主要是因為公司是行業龍頭,市場影響大、在手訂單比較充裕。” 一季報顯示,長信科技當期的營業總收入雖有所下降,但凈利潤卻同比增長13.18%,達到1.93億元。 打造觸控顯示一體化建設 長信科技脫胎于長信薄膜科技(蕪湖)有限公司,起初是安徽省國際信托投資公司下屬企業。 “當時省里領導四處為蕪湖經開區跑項目,93年、94年國家搞開發區建設,安徽有兩家。蕪湖經開區成立后,沒有什么項目,領導們都呼吁外商到蕪湖來投資。后來安徽省財政投資2000多萬元,與香港東亞真空電鍍廠合資,2000年成立了長信薄膜。”高前文說。 2010年-2011年,長信科技利用IPO募集資金先后建設了高端ITO導電玻璃項目和電容式觸摸屏項目,并切入TFT薄化及深加工領域。 2014年,依托觸控Sensor的堅實基礎,公司通過新設車載工控事業部進入中大尺寸車載觸控顯示屏領域,同時收購贛州德普特涉足觸控模組、并由贛州德普特收購南泰電子,以此為基礎新設深圳德普特拓展中小尺寸顯示屏模組業務,成功打通觸控顯示產業鏈。 目前,長信科技所提供的中小尺寸觸控顯示一體化產品既包括手機觸控顯示模組產品也包括可穿戴模組產品(watch),甚至還有眼鏡和手環,均為TFT-LCD和硬屏OLED觸控顯示模組產品。 高前文表示,長信科技手機觸控顯示模組終端客戶包括華為、Oppo、Vivo、小米、Sharp等,公司為這些高端客戶提供中高機種手機觸控顯示模組。 “這個業務板塊里,我們正引領模組行業從劉海屏、滴水屏,到單盲孔屏、雙盲孔屏的技術升級。”高前文說,“現在的產能還是有些供應不上,所以我們將通過增加產線中核心設備的數量,以及自動化改造來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解決產能不足的問題。”高前文說。同時,在5G手機模組領域,長信科技依托固有優勢始終占據行業頭部,獨供華為V30、小米K30、OPPOX5等多款5G手機。 另一方面,長信科技在可穿戴模組產品領域也已經提前布局,并取得了不錯的市場占有率。 2019年,長信科技12.3億元柔性Oled可穿戴可轉債項目逐步投入量產,該項目系公司協同日系高端OLED面板供應商加快OLED可穿戴顯示模組產線建設。現在的終端可穿戴客戶包括華為、華米、Fibit、Samsung、小天才等國內外知名客戶。 “可穿戴項目的預計總投資大概在15億元左右,項目量產后的產能達到2KK/月,后期我們會根據終端客戶要求做好進一步擴產的準備。”高前文稱。 回溯十年的發展,高前文感慨良多。 “公司上市后的十年,就是產品不斷升級的十年。”高前文指出,“這都是基于我們觸控顯示模組技術的不斷升級發展以及面板的薄化技術。長信科技的技術產品一直在不斷延伸,在原有業務產品工藝的基礎上派生出來,研發出來。技術的不斷升級和延伸是長信科技長期位于行業領先水平的內核。” 對于企業研發,高前文有著自己的想法,并且充滿著商機和煙火味。“企業研發與高校研發不同。我們要做到四個面向:面向生產實際,生產過程中的技術問題、產品質量問題,這些都是研發問題;面向市場,企業研發出來的技術一定要形成產品,并被市場接受;三是面向效益,就是企業要方便生產、成本低;面向未來,產品要有一定的生命周期,不能很快就被淘汰。這樣的研發才是接地氣的,有煙火氣的,解決實際問題的。”他說。 積極搶占OLED市場 上市十年,長信科技在自己的主業上一直做得順風順水。然而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公司近兩年也曾遇到過危機。 轉機出現在2018年。安徽省國資委下屬安徽省投資集團擬通過協議轉讓的方式,現金購買新疆潤豐及德普特投資所持長信科技11.81%股份,并在交易完成后獲得另外5%的股份表決權。戰略入股的行為讓長信科技實際控制人變為安徽省投資集團。 “公司成立之初也曾經是國資企業,我們是有國企基因的。”高前文笑道,“后來國資撤出了,52%的股份大部分由公司管理層接管。如今又回歸到國資,我認為公司是往更高層次上發展了。” 企業回歸國有,產品如何往更高層次上發展升級?在高前文眼里,觸控屏的發展趨勢必將是OLED(柔性屏)的天下。 隨著消費能力的提升,廣大消費者對中高端手機外觀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使得我們這個行業始終充滿著挑戰和樂趣。”高前文認為,“中高端手機會搭載柔性屏,這是趨勢。之前的屏幕都是TFT-LCD,面板廠家自己會做模組。但我個人判斷,當OLED搭載手機屏幕的市場占有率達到40%以上后,這個市場一定會外溢出來,長信科技一定會迎頭趕上。” 按照長信科技的設想,柔性OLED手機將在未來1年-2年內將逐步起量,公司也將依托在TFT-LCD手機模組貼合的高端技術和柔性OLED可穿戴產品所積累的經驗,積極做好柔性OLED手機觸控顯示模組所需的技術、工藝、設備、人員等各方面準備,為順利進入OLED手機觸控顯示模組市場打下堅實基礎。

了解詳情
2020/07/01
蕪湖長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第二季度可轉換公司債券轉股情況公告 2020/07/01

特別提示: 1、“長信轉債”(債券代碼:123022)轉股期為2019年9月23日至2025年3月18日;最新有效的轉股價格為6.15元/股。 2、2020年第二季度,共有2,161張“長信轉債”完成轉股(票面金額共計216,100.00元人民幣),合計轉成34,690股“長信科技”股票(股票代碼:300088)。 3、截至2020年第二季度末,公司剩余可轉債票面總金額為347,081,800.00元人民幣。 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可轉換公司債券業務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蕪湖長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現將2020年第二季度可轉換公司債券(以下簡稱“長信轉債”)轉股及公司總股本變化情況公告如下: 一、可轉債上市發行情況 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證監許可[2019]258號”文核準,蕪湖長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9年3月18日公開發行了1,230萬張可轉換公司債券,每張面值100元,發行總額123,000.00萬元。本次發行的可轉債全額向股權登記日收市后登記在冊的發行人原A股股東實行優先配售,原A股股東優先配售后余額部分(含原A股股東放棄優先配售部分)通過采用網下對機構投資者配售和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深交所”)交易系統網上向社會公眾投資者發售的方式進行。本次發行認購金額不足123,000.00萬元的部分由主承銷商和承銷團成員余額包銷。 經深圳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深交所”)“深證上[2019]178號”文同意,公司123,000.00萬元可轉換公司債券已于2019年4月10日起在深交所掛牌交易,債券簡稱“長信轉債”,債券代碼“123022”。因實施2018年度利潤分配方案,長信轉債的轉股價格由原6.38元/股調整為6.25元/股,調整后的轉股價格于2019年5月27日生效。具體情況詳見公司于2019 年5月21日在巨潮資訊網(www.cninfo.com.cn)披露的《關于可轉換公司債券轉股價格調整的公告》(公告編號:2019-049)。因實施2019年度利潤分配方案,長信轉債的轉股價格由原6.25元/股調整為6.15元/股,調整后的轉股價格于2020年6月16日生效。具體情況詳見公司于2020年6月10日在巨潮資訊網(www.cninfo.com.cn)披露的《關于可轉換公司債券轉股價格調整的公告》(公告編號:2020-040)。 二、可轉債轉股及股份變動情況 2020年第二季度,長信轉債因轉股減少2,161張,轉股數量為34,690股。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可轉債尚有3,470,818張,剩余可轉債金額為347,081,800.00元。公司股份變動情況如下: 三、其他 投資者對上述內容如有疑問,請撥打公司投資者咨詢熱線“0553-2396102” 進行咨詢。 四、備查文件 1、截至2020年6月30日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深圳分公司出具的“長信科技”股本結構表; 2、截至2020年6月30日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深圳分公司出具的“長信轉債”股本結構表。 特此公告 蕪湖長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會 2020 年 7 月 1 日

了解詳情
2020/06/30
柔性OLED今年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滲透率將增至兩成 2020/06/30

6月11日下午,在中小尺寸顯示應用線上百人會上,群智咨詢移動事業部資深分析師吳淑園介紹說,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預計2020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11.9億部,同比下滑11%,其中今年中國大陸智能手機出貨量為3.27億部;同時柔性OLED屏的滲透率將翻倍增長至20%。 基于今年第三季度全球疫情明顯好轉的預期,群智咨詢將之前全球今年出貨11.4億部智能手機的預測值進行了上調。因為4月市場狀況不錯,新機發布了50款,比3月多了10款;國內4月智能手機出貨3300萬部,4月同比增長8%,1至4月中國大陸智能手機出貨8300萬部,降幅在收窄。二季度起,全球智能手機市場開始復蘇,主要貢獻在中國大陸市場。 盡管手機市場不滑,但是柔性OLED手機屏的滲透率,卻將在2020年翻倍增長至20%,預計2025年將進一步提升到28%,隨著成本下降,不斷下探到剛性OLED屏、LTPS-LCD(低溫多晶硅-液晶)屏的市場區間。柔性OLED手機屏,很多品牌已推出2.5D屏,接下去將是瀑布屏。今年柔性屏中的3.5D屏和瀑布屏出貨量并不大,但是四曲屏、環繞屏等更多新形態的柔性屏已經在概念機中應用。 應用了柔性OLED面板的可折疊屏方面,華為、三星、聯想今年都推出了可折疊手機,開始有一點出貨量,但是要進入普通大眾市場,還需在成本和售價上努力,預計大批量產至少還要好幾年。 蘋果手機今年下半年將推出四款機型,全用柔性OLED屏。今年6月初,另一家市場調研機構Omdia指出了蘋果iPhone手機OLED面板2020-2022年的藍圖。蘋果手機將在2020年應用三種柔性OLED面板,包括5.4英寸、6.1英寸和6.7英寸,以擴大柔性OLED旗艦產品陣容。 除了柔性OLED屏,高刷新率、屏下指紋、屏下攝像頭也將是未來手機屏的新技術趨勢。帶屏下攝像頭的剛性OLED屏,今年下半年有望面市,這樣的柔性屏還在研發之中。 今年國內柔性OLED面板項目,呈現建設熱潮。今年5月,京東方(000725.SZ)重慶6代柔性OLED項目主體工程完成,是其第三條柔性OLED面板生產線;深天馬(000050.SZ)廈門6代柔性OLED項目全面開工;維信諾(002387.SZ)公告擬增發融資,升級6代柔性OLED項目。而京東方今年初曾表示,其2020年柔性OLED面板的出貨量目標有望大幅提升。TCL科技(000100.SZ)旗下的武漢華星6代柔性OLED項目今年也在產能爬坡階段。 吳淑園預計,國內京東方、維信諾、天馬、TCL華星的新產線和新產能,將從2022年到2025年逐步釋放,屆時國內柔性OLED屏的產能將與三星的產能具備一定可比性。不過,產能釋放只是第一步,下一步關鍵是技術、良率和產能利用率的提升,這需要終端產品的拉動,也是一個柔性屏價格持續下探、大家采用更多柔性屏的過程。 在回答第一財經記者關于中小尺寸面板價格走勢的提問時,吳淑園說,今年由于全球手機市場收縮,所以中小尺寸面板的平均價格也在下滑。普通液晶手機屏整體價格下滑;LTPS-LCD屏的價格也跌了很多,其中單孔屏的價格已基本到了現金流的水平、不能持續下探,雙孔屏、高刷新率屏價格仍在較高水平;剛性OLED屏的價格也在往下掉,由三星主導,分為低成本、常規的兩個價格體系;柔性OLED屏中,2.5D屏的價格掉得比較激進,3.5D屏、4D屏的價格穩定。

了解詳情
2020/06/25
OLED三類材料體系研發需要突破的難題 2020/06/25

國內外從事OLED三類材料體系研發工作,所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相同的 有機發光層的材料必須具備固態下有較強熒光、載子傳輸性能好、熱穩定性和化學穩定性佳、量子效率高且具有真空蒸鍍的特性,一般有機發光層的材料通常使用與電子傳輸層或空穴傳輸層所采用的材料相同,例如Alq被廣泛用于綠光,Balq和DPVBi則被廣泛應用于藍光。 OLED發光材料按照發光激子的種類可分為熒光材料和磷光材料兩種,目前,在熒光材料方面,性能最高的是日本出光興產的材料。紅光效率達到了11cd/,壽命高達160,000h;綠光效率達到30cd/,壽命為60,000h;正在開發中的高效率、長壽命藍光材料BD-2(0.13,0.22),效率為8.7cd/,壽命23,000h。 在磷光材料方面,UDC公司開發的紅光材料色坐標為(0.67,0.33),效率達到15cd/,初始亮度為500cd/m2下工作壽命超過150,000h;綠光材料色坐標為(0.34,0.61),效率達到65cd/,初始亮度為1000cd/m2時,壽命超過40,000h;最難得到的藍色磷光材料效率達到了30cd/,在200cd/m2的初始亮度下,壽命達到了100,000h。 目前有眾多國內外廠商和實驗室從事OLED的材料與顯示器件的研究開發工作,從材料的角度看,主要有3類: ①英國劍橋顯示技術公司、皇家飛利浦和日本住友化學等為代表的高分子材料陣營。 ②伊斯曼柯達、環宇顯示和日本出光興產等為代表的小分子陣營。 ③樹枝狀發光材料,由于其發光特性可以方便地由中心核調換不同的熒光染料來實現,另外大量的表面功能團和不同的代數可供選擇來得到一些特有的特性,如載流子傳輸功能、區域隔離效應、溶解性和天線效應等,最重要的是,該類材料兼有高分子材料的可溶液加工性和小分子材料的高性能性,已經被認為是最具發展的第三類材料體系。 對于任何材料體系而言,目前都面臨的主要問題有: ①如何獲得高的效率。 ②如何延長壽命和提高穩定性。 ③長時間靜止畫面的保持特性。 ④如何得到高的遷移率,低的工作作電壓,從而降低功耗,為未來研制低功耗面板打下堅實的基礎。 其中藍光材料的效率與壽命一直都是瓶頸,出光興產與索尼于2008年5月19日宣布,其共同開發出藍色發光OLED器件,并已證實內部量子效率為28.5%,且發光壽命為30,000h以上,就熒光型發光材料而言,這一發光效率為全球最高水平。英國劍橋顯示器技術公司和日本Sumation公司宣布藍色高分子OLED材料取得新的提高,與2007年3月發布的材料相比,壽命提高了40%,其藍光材料在初始亮度為1000cd/m2時的半衰壽命已經達到10,000h,按400cd/m2亮度換算則為62,000h。 為了使器件壽命能實現大幅提高,不僅要得到高效率的發光材料,還需要改進空穴注入材料和電子傳輸材料,從而提高載流子的注入和傳輸平衡,同時也要考慮將載流子有效地限制在發光層內以進一步提高OLED器件效率,例如出光興產采用新的電子傳輸材料來代替傳統的8羥基喹啉鋁(Alq3),有效地降低了啟亮電壓,提高了器件的效率和穩定性。在不斷提高單色有機發光材料與OLED器件性能的同時,人們也在考慮將紅、綠、藍三基色光復合實現白光,用于顯示、LCD背光和照明。 清華大學開發出非摻雜體系的紅色熒光主體材料,色坐標為(0.65,0.35),在初始亮度1000cd/m2下壽命超過15,000h;中科院長春應化所設計合成的綠光、紅光和藍光銥配合物的磷光材料,發光效率分別達到了57.9cd/(57.4lm/W)、50.0cd/(45.2lm/W)和16.2cd/(14.0lm/W),以達到了領先的水平。 總體上講,制造OLED器件所需的紅、綠、藍三色材料的發光效率和發光壽命均基本滿足實用化需求。紅色磷光材料在色純度上優于紅色熒光材料,但綠光和藍光在色純度上還有待進一步提高。要獲得高色純度、長壽命的藍色磷光材料,仍然是富有挑戰性的難題。而且對發光材料的研究而言,新的三色發光材料的開發和OLED器件色純度、發光效率、壽命的進一步提高依然是今后一段時間內的重要工作。

了解詳情
2020/06/24
中國的OLED產業依然還在艱難地前行著 2020/06/24

由于OLED屏不需要背光板,所以結構簡單、更加輕薄,不僅能實現屏下指紋、息屏顯示等功能,而且能做成曲面屏、折疊屏等異形屏。 在全面屏時代,各大廠商都在追求極致的屏占比,輕薄的OLED屏自然成為高端手機的首選,這其中三星的AMOLED屏更是王者中的王者。 三星的OLED屏發展早,如今良品率已經將近80%,目前市場占有率達95%以上,而京東方仍在往70%的良品率努力,可見差距還是很大。 三星壟斷OLED的核心技術 羅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但韓企在OLED行業的壟斷地位從剛進入這個市場就已確立。LG在中高端大型OLED面板市場獨占鰲頭,三星則完全壟斷了小尺寸高密度面板,這個成績就是多年深耕的結果。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做成好的產品,生產設備自然十分重要。正如光刻機是制造芯片的核心設備,蒸鍍機就是制造OLED屏的“光刻機”。 蒸鍍工藝是OLED制作流程中的最后一道工序同時也是最關鍵的一步,簡單來說就是將紅綠藍三原色有機體和金屬電極用特殊工藝在真空環境下鍍到顯示屏基板上。 制作造蒸鍍機本身沒有什么難度,全球已有多家企業制造出蒸鍍機。但制造精確誤差在5微米以內的高性能蒸鍍機,現今只有日本的Canon Tokki公司才可以。 被壟斷的OLED蒸鍍機 曾經Tokki公司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日本鄉間小企業,在21世紀最初幾年,OLED屏由于高昂的成本以及較低的良品率,在當時幾乎得不到市場認可度,Tokki公司的投資商也心灰意冷地退出了市場 到2006年的時候,其他客戶取消OLED屏的訂單,唯獨三星苦苦支撐著Tokki,幫助其度過寒冬期。直到2007年Tokki被佳能公司收購,才算迎來了春天。 最終經過反復實驗和改良,使用Tokki公司蒸鍍機生產出來的OLED屏幕合格率大幅度上升,成本也隨之下降,從此OLED屏幕開始大規模普及應用。 最開始的幾年,Canon Tokki與三星達成協議,每年三四臺產量全部供貨給三星,所以三星從一開始就搶占了市場。即使之后產量提高到十幾臺,大部分設備還是被三星購得,由此可見高性能蒸鍍機的稀有程度。 所以國內的京東方在2017年購得一臺Canon Tokki蒸鍍機后,才算真正擁有了制造OLED屏幕的硬性條件。 被壟斷的蒸鍍掩膜板 除了蒸鍍機難以購買,蒸鍍掩膜板同樣被三星壟斷。雖說這只是蒸鍍機中一個小部件,但是這個小部件直接決定了最終面板的分辨率。能生產最高精度的蒸鍍掩膜板只有日本的大日本印刷,而這家公司的產能同樣被三星獨占,別家企業很難購買。 那為什么別的公司沒法生產高精度蒸鍍掩膜板?因為生產高精度蒸鍍掩膜板要用到一種鐵鎳鈷合金——超因瓦板。 只有一家名為日立金屬的日本公司能做到全球最薄,其他公司的同等材料遠遠比不上,而三星與日立金屬簽訂了獨家供貨的協議,即日立金屬的產能優先滿足三星,剩余產能才能供給其他公司。 從上游原材料到中游制作工藝,三星在每個環節都讓競爭對手無從下手,在核心技術被日韓企業掌握的情況下,中國企業的OLED之路一開始走得并不順暢,但屬于中國企業的故事才慢慢開始。 后起之秀京東方 最近互聯網上有一個很火的段子,講的是合肥市政府作為一個最牛的風投機構,經常能賭對風口,這其中就提到了京東方。 2006年的京東方股價受到全球經濟危機的重創一度陷入困境,當年一年財政收入僅300億的合肥拿出了百億元的規模吸引京東方,這在當時需要多少魄力。 事實證明,京東方就是一塊寶藏,給合肥帶來了無數機會和財富。 如今京東方已經成長為中國最大的半導體顯示面板研發和制造公司。這十幾年不僅是京東方的發展歷史,也見證了中國顯示屏行業的成長。 數十年技術積累,走紅一瞬間 2003年,京東方通過收購韓國現代的3.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獲得液晶面板生產技術,然后花費15年時間成為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生產企業,靠的是中國較低的制造業成本和大量資金帶來的技術創新。 進軍OLED市場后,京東方再次嘗試復制液晶面板業務的擴張模式,在2017年9月成功投產第一條6代柔性OLED生產線一夜走紅之后,京東方又在綿陽、重慶、福州布局了另外3條生產線。 這邊是加足馬力增大產能,而在遙遠的朝鮮半島,韓國企業正在為日本政府的材料管制政策頭疼,一切似乎都在向著京東方有利的方向傾斜。 除了京東方的4條生產線,華星華電、天馬等企業在全國各地新增多條OLED生產線,其中柔性屏生產線就占到17條,這對于國內的上游原材料企業來說,自然是十分利好的機會。據估算到2023年,中國OLED屏產能將全面能超越韓國。 殘酷的一課 正當我們滿懷信心,覺得可以打破韓企壟斷時,現實給我們上了殘酷的一課。 根據6月10號的消息,京東方和華星光電的OLED屏均未能通過三星的測試,最新的Galaxy S21將繼續使用三星自家的AMOLED顯示屏,同時iphone 12的OLED屏幕也將大量采購三星的OLED屏幕。之前已經使用國產屏幕的手機,消費者的評價也很不樂觀,質量和顯示問題屢屢出現。 國產屏幕究竟差在哪里?除了缺少市場的磨礪,更多還是核心技術上的欠缺。 賽迪智庫集成電路研究所光電子研究室主任耿怡表示,中國OLED產業90%以上設備、50%以上材料依賴進口。 比如國產蒸鍍機并不是沒有,像合肥欣奕華、中山凱旋、合肥萊德這幾家企業都已經做出了樣機,但在精度上與Canon Tokki的產品還有很大距離,遠遠無法滿足國內企業需求。 各家廠商只能老老實實排隊,等待國外的剩余產能。 艱難前行的中國OLED企業 因此,想要中國OLED面板真正趕超韓企,就必須從源頭抓起。打破上游材料的壟斷,尋找新型材料替代。增大中游相應匹配設備的研發,最后還要增強上下游的聯動,完善整個OLED產業鏈。 之前的日韓摩擦時,韓企一度受制于日本的材料管控,韓國政府就宣布在半導體材料等領域每年增投1萬億韓元,并且選擇俄羅斯的相應原材料作為替代,這就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例子。 當然我們從不缺少政策的扶持、也不缺乏技術的研發能力。如果只是一味沿著韓企的思路,做一位追趕者,恐怕很難有所突破,所以我們需要打破常規從新領域出發。 傳統的OLED屏需要蒸鍍環節,而噴墨印刷OLED技術則跳出了這一步,如果國內廠商搶先研究,這就給了我們彎道超車的機會。 此外,相比于OLED,Micro LED在技術優勢上會更大,在未來也更有競爭力。 資料顯示,TCL華星與三安半導體建立聯合實驗室,共同發力Micro-LED顯示技術,而京東方早已開始了相應的研究,所以跳出傳統的OLED市場或許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有人說京東方就跟華為一樣,干著最苦的活,還有帶著國人的希望前行。但比起華為的星光璀璨,一夜走紅的京東方明顯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一邊是國產OLED生產線不斷鋪開,另一邊則是國產OLED屏的尷尬處境,雖然我們已經在慢慢打破韓企的壟斷,但中國的OLED產業依然還在艱難地前行著。

了解詳情